青海省湖東種羊場是1966年3月經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建場,屬省畜牧廳管轄,1991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“國家級重點種畜場”,是青海省純種羊原種繁育場,現也是農業部確定的貧困農牧場。1999年遵循省政府體制改革,劃歸省農牧控股公司,現隸屬青海省三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。
我場位于祁連山皺褶川的南緣,在日月山脈的大板山與滿隆山之間,東鄰湟源縣,北靠海晏縣,西至青海湖,南界倒淌河。屬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地境。
現全場有藏、漢、蒙、回、土、土家六個民族,860戶2566人,其中牧業688戶2219人、農業116戶267人,機關(含學校、衛生院、農牧業隊管理人員)56戶80人。全場現有各類牲畜3.28萬多頭(只、匹)。青藏公路(109國道)、青新公路(315國道)從南北環繞,環湖東路橫穿轄區,青藏鐵路從北部通過。
全場總面積59.47萬畝(其中哇玉農業分場1.13萬畝)。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4.02萬畝,沙化面積22萬畝,退耕還林(草)地3.1萬畝。東部和北部靠山地區為夏秋草場,西部沖積扇灘和南部為冬春草場,北部為荒漠和半荒漠地帶;冬春草場海拔3196.4---3400米,3400米以上為夏秋草場,最高海拔達4248米。2010年實施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機制的草畜平衡和禁牧面積33萬畝;普氏原羚在我場活動區域面積達10萬畝,數量達200只以上。
因我場位于青海湖東南隅,西接湖水,東障高山,北部全為沙山阻隔,區域土壤含沙量高,滲透性強;冬春湖水結冰,解凍前后多劇烈西北風,特別因為受沙山容易吸收和散熱的輻射作用,形成本地區特殊的小氣候,與附近地區比較,年平均溫度較高,干燥性更大,在農作物生長期間,基本無霜凍和冰雹災害,因而對本地區養羊業和農作物生產的穩定十分有利;年平均氣溫0.79℃,平均溫差53.6℃,相對無霜期106天;相對濕度55.9%,范圍44.0—75.0%;年平均降水量377.8毫米,蒸發量為降水量的4.6倍,是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征,屬半干旱地區。春季干旱多風沙,作物生長季節氣候濕潤,雨量充沛, 雨熱同期,是環湖一帶發展草地畜牧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理想之地。
水源分布在冬春草場的邊緣地區。主要水源有婁拉溝、熱拉溝、加當溝,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主要依靠婁拉溝水庫,熱拉溝、加當溝水,因沙山阻隔,全部滲漏,小北湖和倒淌河水因水位過低無法有效利用;婁拉鉤水庫一座,容量102萬立方米,水源面積5.2萬畝,人畜飲水管道94千米,出水點198個;
土壤有栗鈣土、草甸土、沼澤土和荒漠土四個類型,此外南有大面積的巖石風化產物流沙等。本地區地質比較單純,全為單一的結晶巖。
植被有草甸、芨叢、荒漠、草原、沼澤五個類型。其中:荒漠和草原面積最大,草甸、芨叢次之,沼澤最小。植被的經濟價值為中等。
現主要經營:種畜繁殖,牲畜飼養放牧,青稞、草籽和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和銷售,造林、林產品的采集,農產品初加工服務,畜產品銷售,農牧技術服務,青干草加工,牧草銷售,草原生態工程治理,防砂工程研究與推廣應用。